此因汗下后加烧针,以致虚烦。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,身不大便属阳明,然胁下硬满而呕,尚在少阳部。
”答曰∶“假令寸口脉微,名曰阳不足,阴气上入阳中,则洒淅恶寒也。须过经乃可下之,下之若早,语言必乱,正此谓也。
二三日背恶寒者,肾火衰败也,必温补以益阳;反发热者,肾水不藏也,宜微汗以固阳。太阴厥阴,皆以里证为提纲。
但利其小便,安能聚水而为患哉?若少阳寒热往来,三阴恶寒转甚,非发汗温中,何能自罢?
本自汗出,本小便利,其人胃家之津液本多。然下其血而气自舒,攻其里而表自解矣。
能不扰乎阳,无泄皮肤,去寒就温,讵有此患哉?因其人不虚,故枢机有主而不为坏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