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无汗,何以明之。阳乘阴者,必发热。
年三、十二、二十一、三十、三十九、四十八、五十七、六十六、七十五、八十四、九上神在巨部,当于巨骨,在肩隅上两骨陷中。至于厥阴,则热之极矣,俱宜下之。
脾土一伤,则一身之枢机不灵,而百体皆困矣。书本遗其病证,今无也。
刺入一寸二分,灸七壮。其独取《内经》前条阴气孤绝至名曰瘅疟一段,取后假邪气内藏于心肺至令人消铄肌肉一段,削去中间相续成文,以见下一段即是上一段之注解。
又曰、脉浮而数,不汗出而烦躁。督脉,又手阳明大肠。
其有舌独中心绛干者,此胃热,心营受灼也,当于清胃方中加入清心之品,否则延及于尖,为津干火盛也。但胸膈病满,气上?咽不得息,皆因肺气不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