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匮要略》曰:太阳病,关节疼痛而烦,脉沉而细者,此名湿痹。前贤往往用于血虚发热之症颇效。
按甘草干姜汤一方,乃辛甘化阳之方,亦苦甘化阴之方也。色不合病,舍色从病。
是因无形之热邪,伏于心下,而以此方泻之也。 此等病形,阴象全现,非若胃火之呃逆,而饮水亦可暂止。
若冬之伤寒,夏之中暑,是内无所伏即发之证,故伤寒不转痎疟,中暑不转伏邪。 是因无形之热邪,伏于心下,而以此方泻之也。
今合一百剂,差贡史元奏进。 宫中病者闻之即起,香闻百里,数日不歇。
仲景深通造化之微,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,用之以为君。今病人所现症形,全系元阴亏损,元阳变为客邪所作,故取苦寒柔润之品,以滋其枯涸之区,俾火熄而阴可立复,病可立瘳也。